制度公开

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院概况 > 制度公开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5-09-01访问次数:

为贯彻《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研究生教育目标,不断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结合学院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研究生成长成才和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内涵发展,分类培养,完善制度,促进创新,强化实践,提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线,突出需求导向和科研导向,强化经济管理基础理论与数理方法训练,强化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强化科研导向的导师负责制;着力于建立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类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着力于建设“本--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着力于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导师队伍,着力于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二、选拔优质生源

1.吸引优质生源。实行达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吸收优秀本科生早进入科研团队,设立“种子基金”,推进“春苗计划”,支持优秀本科生早进课题团队,培育优质生源。实行招考和推免优质生源奖励,鼓励各位导师自主采取各项吸引优质生源的措施,留住优秀学生。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联络省内外有关高校,拓宽优质生源渠道,吸引优秀生源。

2.提高招生选拔水平。优化研究生招生初复试科目,强化复试创新,推进分类复试,学术型研究生重点考察学生学术兴趣和科研潜力,专业型研究生重点考察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优化课程体系

1.构建本--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强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类课程,突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明确课程层次,整合课程内容,集中学院优势,统筹协调,系统优化本--博一体的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经济学研究方法类课程体系、管理学研究方法累课程体系。加强全英文(双语)课程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实现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全英文授课。

2.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动教学方式方法与考核方式方法改革,选聘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基于教学效果的教学资格动态管理,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突出教中的研讨、学中的探究和考的过程性、综合性、思辨性,推进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

3.开展教学与培养质量评价。规范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考试、教学检查、成绩管理等教学环节,实行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制度,实行教案共建共享和同行评议制度(三年一次)。建设课程组,实行一课多人、集体备课。

四、严格培养过程管理

1.完善分类培养体系。遵循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需求和研究生个人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体现职业特色,加大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考核评价方式,着重考查职业适应、实践创新、技术发明等能力和水平。

2.实行研究生资格考核。研究生完成基础课阶段学习后按经济学与管理学分类进行深度和宽度考核。宽度考核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参加中级考核,博士研究生参加高级考核(简称“三中”、“三高”考核);深度考核内容为“2+1”即“两论”(《资本论》、《国富论》)加上一个研究方法论著考核(详细见附表)。未通过资格考核的博士研究生不得进入论文开题报告和论证环节。未通过考核者,半年后可申请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按照相关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3.推进培养过程精细化管理。规范培养计划制定、理论课程教学、学术交流、社会实践、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研究记录、论文检测、论文评审、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学院统一组织研究生论文选题审核、开题答辩(见《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流程管理办法》),落实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评,落实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三轮”匿名评审制度,推行学位论文答辩原始科研记录检查制(调查问卷、科研笔记、实验记录等),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按专业统一答辩制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按比例抽取统一答辩制度。

4.加强基地建设。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推进科研基地与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学位校企联合、项目驱动的培养方式,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学院科研基地(中粮集团、鄂西地区)或其他科研基地开展4周以上实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不低于2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累计不低于6个月。

5.提高研究生毕业论文发表标准。

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必须满足以下论文(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发表条件之一:

1)在SSCISCI期刊或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1篇;

2)在博士指定期刊发表论文2篇(发表论文必须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3)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

硕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必须满足以下论文(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发表条件: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CSSCICSSCI扩展版期刊、CSCD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发表论文必须与硕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

2)专业型研究生(双证)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发表论文必须与硕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或完成一篇不少于5000字调查报告并通过学院审核。

五、促进学术交流

1.加大学术交流力度。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常态化举办 “暑期学校”,邀请海内外学者开展系列学术讲座和培训;常态化开展“达尊讲坛”等学术活动,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常态化开展师门沙龙,定期通报各师门沙龙开展情况;常态化开展学生学术下午茶活动,讲经典,论方法,谈创新。博士研究生就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硕士研究生至少6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不含师门学术沙龙活动)。博士生就学期间在各类学术会议或学院“博士生论坛”所做的公开性学术报告至少达到3次,学术型硕士生至少1次。

2.拓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渠道。开办暑期学校,面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通过聘请海内外顶尖学者、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举办等形式,以强化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为主,持续开办暑期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境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短期研修,推进与境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积极争取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

3.设立研究生创新创业研究基金。实施硕士生“春蕾计划”与博士生“春华计划”,硕士生每年资助20项左右,博士生每年资助10项左右,支持研究生开展前沿性、创新性自主创新研究。

六、提高导师指导效能

1.建立研究生导师动态考核机制。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科研绩效及研究生培养质量为考核重点,评审结果与研究生招生资格与指标挂钩,淡化身份意识,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

2.招生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指标分配根据绩效每年实行动态调整,招生指标向培养条件好、培养能力强、培养质量高的学科、导师倾斜,根据每年学校分配招生指标总数和导师绩效确定每位导师招生人数。

每位导师每年的博士生招生指标一般不超过1个,硕士生招生指标一般不超过5个(含专业型研究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生指标三级岗教授一般不超过2个,二级岗教授一般不超过3个。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导师当年招生资格(其中第二、三条,连续两年取消招生资格):

1)政治立场、道德品行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法律制裁者。

2)在学术活动中发生学术不端行为,造成恶劣影响。

3)导师所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省或教育部论文抽检中出现“不合格”;

4)连续三年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中落选的。

5)“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三项全无的(课题在研期间有效)。

3.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强化师德修养,注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定期开展导师培训与交流活动,注重提高导师指导方法与指导艺术。支持导师学术交流和访学,鼓励导师到国外高校研修,促进导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培养经验,提升研究生导师的国际化水平。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提升导师整体指导能力。鼓励青年导师赴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导师实践指导能力。

七、附则

本方案自20159月开始实施,解释权属菠菜广告联盟经济管理学院学位委员会。

附件:经济管理学院经典著作阅读进度表

                                           菠菜广告联盟经济管理学院

2015年91

附件:经济管理学院经典著作阅读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