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忠,湖北咸宁人,菠菜广告联盟经济管理学院2018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罗小锋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Pollution Research、《中国农村经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SCI/CSSCI/CSCD期刊累计发表论文9篇,另有合作研究论文14篇。获得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研究生学术创新奖,2019年“俊秀英才”奖学金,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菠菜广告联盟2016/2018/2019/2020年三好研究生。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之所以会爱上科研,黄炎忠说,一方面,由于自己从小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亲切感,对“三农”问题有更为细微的认知;另一方面,他也特别喜欢去实地调研,“我本硕博学农经专业已是第10年,当我看到农村近几年的快速变化,我真的感到非常开心,我们的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喜欢这片土地,喜欢钻研‘三农’学术问题。”提到调研,黄炎忠立刻兴奋起来了,他说,调研会触发写作灵感,带来更多真切实在的感悟,他写的许多文章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像《The power of habit: does production experience lead to pesticide overuse?》《既吃又卖:稻农的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差异分析》《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高意愿低行为的现象解释》等文章就是他通过观察身边农户真实行为而引发的学术思考。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这一过程,总能让黄炎忠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这也是科研的魅力所在。
(黄炎忠2020年暑期调研)
对于科研,黄炎忠有自己的专注。每次写文章有思路的时候,总是愿意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排除一切外部干扰因素专心写文章,时常写到深夜忘了时间。“当我有一个新idea时,往往去食堂的路上和睡前躺在床上都是我思考论文写作与逻辑思路的黄金时间”他说。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作为张俊飚老师领衔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大团队下的一员,“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团队科研理念,一直引领着黄炎忠同学。“团队张俊飚老师、罗小锋老师、颜廷武老师、何可老师和张露老师等老师们的辛勤与责任感深深影响着我。我们同门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继而互相成就彼此”他说。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团队部分成员)
当然,科研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一路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如今发表多篇论文的黄炎忠其实也经历过一段被退稿的低谷期。前期发表三篇论文的期刊水平逐步提高,发表的历程还比较顺利,这让他感到欣喜不已,也迫不及待想更上一层楼。但到了第四篇,想冲刺更高水平期刊时,却遭遇了接连退稿。他顿时感到困惑沮丧,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这期间,他不断反省自己,是不是太浮躁、急功近利了?在导师罗小锋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心态调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科研节奏,每一步稳扎稳打。在他看来,他的科研生活经历了成长期、浮躁期,也经受住了低谷期蜕变,在积累期保持平静的心态,最后迎来了自己的成长爆发期。在低谷期的那段时间,他再次正视了自己,变得不再浮躁,更加注重科研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黄炎忠的论文返修稿)
(罗小锋老师指导科研工作)
快乐科研,快乐生活
科研之路很辛苦,有时也会很枯燥。哪怕是研究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也会有一个懈怠期,而科研之余的兴趣爱好就是生活的调味剂。黄炎忠一再强调“要培养一个兴趣,不要忘了,除了科研,你还有生活,而且要快乐的生活”。他认为,快乐生活的一个基础点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在兴趣爱好中放松自己,再将这种快乐转移到科研工作中,郁闷孤寂也会一扫而空。黄炎忠在科研之余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放松自己,摄影现在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抓住大晴天的机会,在华农的花田里逛一逛,去武汉的老街走一走,记录下人间的烟火,换种心情,回来继续搞科研就又有了激情与动力。
(黄炎忠摄)
向前看,不回头
回顾科研的成长历程,在总结了得与失后,黄炎忠认为取得目前成果的经验主要有两点:一是目标一定要明确,既然选择了科研就要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把短期目标具体化。二是要懂得团队协作。在访问过程中,黄炎忠不止一次提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师门每期的文献分享会都是大家头脑风暴、相互学习的重要时刻。用心参加每一次分享,抓住每个向老师同学们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剖析文献,吸收百家之长,逐渐积累成自己的基础。总有一天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漂亮文章。当然,“也要学会挤时间做科研”做科研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历程,要学会平衡科研和其他事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既然确定了目标,那就不要去抱怨与后悔,往前看,不要回头。